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教育时评:提高学校藏书质量应有长效机制

2019-11-13 11:03| 发布者: 官方客服| 查看: 1315|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学校要将《推荐书目》作为馆藏建设主要参考依据,建立完善增新剔旧制度。通知要求严禁盗版图书等非法出版物及不适合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学校要将《推荐书目》作为馆藏建设主要参考依据,建立完善增新剔旧制度。通知要求严禁盗版图书等非法出版物及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出版物进入图书馆(室)(11月12日中国新闻网)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启动工作会在近日召开,会议强调,各地中小学要对图书馆现有图书进行清理审查,需要清理的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非法图书,如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宣扬邪教迷信的、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等等;第二类为不适宜图书,如科学概念原理等出现明显错误的、宣扬狭隘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等等;第三类为外观差、无保存价值的图书。

  这两项行动都是“剑指”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图书质量不高的问题。早在2015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建设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藏书数量不达标,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信息化基础薄弱,专业化队伍匮乏等问题。从媒体报道来看,盗版图书等非法出版物常现身于个别中小学图书馆,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高质量才有高营养,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质量不高,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学习。藏书若存在科学概念原理的明显错误,或宣扬邪教迷信等,势必对学生产生严重误导,不利于其掌握科学知识,增强防范抵制邪教迷信的意识,甚至可能受到邪教迷信侵害。一些盗版图书存在于学校图书馆(室),不仅损害著作权人和出版单位的合法权益,扰乱出版发行市场秩序,而且会令大多数学生毫无版权意识。

  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室)一定要认真审查清理自己的图书、期刊、电子读物,坚决将非法图书、不适宜图书及外观差、无保存价值的图书剔除。在剔旧之时,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定期开展图书更新,不断提高图书资源质量和适宜性,以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当然,这项工作不宜只满足于学校自查,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抽查、督促、指导、检查。

  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质量还应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各地必须按照教育部在2018年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对中小学图书馆(室)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在图书馆(室)建设、资源配备、运营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足够条件和经费,并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捐赠等方式,支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资源配置,确保质量。

  而在图书采购上,正如教育部所要求的,各校需按照“凡进必审”“谁推荐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原则,建立图书采购责任机制,把好新增图书入口关;按照“谁受赠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捐赠图书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审查流程,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学校也可根据需要设立由相关专家,学生家长、老师、学生代表参加的阅读指导机构,征询意见,按需配备图书,并指导全校阅读活动的开展。(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何勇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