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爷爷来啦!”刚踏进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五年级教室,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塍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陶永飞老先生便听到学生们的欢呼,学生们簇拥在陶永飞身边,帮忙拿竹篾,陶永飞说:“每周一节的竹编课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塍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陶永飞走进崇真小学。盛盈摄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大力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提升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他们多层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非遗传下去,民俗文化“活”起来 “将竹篾一根一根的摆放,挑二压三挑三压二……”10月30日,在“竹编进崇真”课堂上,陶永飞灵巧的手在竹篾间灵活穿梭,似乎每条竹篾都与他达成了默契,孩子们饶有兴致地仔细聆听,跟着陶永飞将竹篾进行有序穿插摆放,很快,竹篾在孩子们手中变化成一个个有趣的物件。
学生们体验竹编技艺 盛盈摄 “非遗进校园不仅仅代表着学生的素质化教育,更是传承港城文化特质的一种重要方式。”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的钱老师介绍道,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孩子们讲解民俗文化产品制作技艺,大大提升了非遗的可见度,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非遗进校园,传承靠少年。孩子们通过一堂堂精彩纷呈的非遗课程受益匪浅,“竹编要认真仔细,稍不留神,穿错了地方,就得拆开重来,编竹编可以让我集中注意力,专注一件事,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的李倩同学说道。 从娃娃抓起,彰显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递。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扎根校园,江苏省张家港市在2016年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根据学校不同的人群和功能特点,组织开展非遗成果展示、非遗传承人课堂、非遗技艺交流展演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江苏省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玉芬走进南丰小学。张宣摄
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尹丽芬走进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龚晓东摄
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冯太根走进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中。李峰摄 通过这些活动,未成年人更加直观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感受匠人严谨认真、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匠人会慢慢老去,但匠心永不失。只有让更多未成年人了解、学习并喜爱上非遗文化,不断夯实文化根基,才能保证非遗文化的长盛不衰。(盛盈 苏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