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医生为女儿全班成功护眼的启示

2019-9-5 10:56| 发布者: news| 查看: 926|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潘飞3年来持续为读小学的女儿所在班级制定“护眼”计划,并为全班学生建视力档案,此事近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小学高年级是预防近视的重点,护眼工作我会一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潘飞3年来持续为读小学的女儿所在班级制定“护眼”计划,并为全班学生建视力档案,此事近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小学高年级是预防近视的重点,护眼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目标是争取小学阶段全班不新增近视人数。”9月3日,潘飞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9月4日澎湃新闻)

  潘飞在采取护眼行动之前,这个班级的“小眼镜”很多。在3年多时间里,他带动家长准确监测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一旦出现不良苗头,就找到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潘飞3年的付出收到了很好效果——国家卫健委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为36.0%,但这个班目前的近视率为1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潘飞的做法是否可形成范例加以推广,让更多孩子从中受益?这是很多家长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并且,潘飞个人力量有限,倘若在复制这一做法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其他好做法,效果就会更好,总结、优化然后推广这一做法,似乎很有前途。比如,潘飞无法决定孩子的作业量,在教室光线布局和学生坐位调整等方面,也只能提出建议,但学校有能力这么做,学校和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其中,将会使护眼举措得到更好落实,护眼效果会更有保障。

  问题在于,潘飞属于专家级的眼科医生,而且这个班级因为有他女儿在,与他就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他有动力不遗余力地为这个班级做好护眼服务。这些独特之处,会增加复制这一做法的难度。

  其实,潘飞的护眼举措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很多操作都是由家长自己完成,多数干预措施也都属于管理层面的事宜,并非技术性操作。也就是说,推广潘飞的一系列做法并不算难,学校若能够得到一些眼科专家的指导和配合,完全可以按照这一思路采取行动,并达到相似的护眼效果。

  更要看到,潘飞的一些做法,其实早就在相关部门的护眼计划当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比如,去年8月,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普查工作启动;今年新学年开始,国家卫健委提出,针对学生逐步建立视力电子档案,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动态管理。这些,也是潘飞保护学生视力的基础性工作。至于潘飞因人施策采取的具体行动,也都可以在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当中找到具体条款。

  可以看出,潘飞的护眼举措之所以产生如此好的效果,并非他独创了这些做法,而是对相关部门的护眼计划的具体落实,只不过,他落实的行动既专业又果断,且更具有责任心而已。也就是说,针对青少年的视力问题,我们并不缺乏好的计划和做法,缺的是将这些计划高质量地执行下去的能力与意志。只要像潘飞这样持之以恒,拥有这个班级家长的参与热情,像这所学校一样对此项工作保持高度责任心,保护学生的视力就不再是一件难事。(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罗志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