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教育时评:乡村教师感动中国,别止于感动

2019-2-25 11:22| 发布者: news| 查看: 1176|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2月18日晚,央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荣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称号。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补助、年底分

  2月18日晚,央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荣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称号。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补助、年底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黑虎庙小学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一直以来,我们的乡村学校都在培养农村人脱离农村,不少乡村学子无一例外地只想往城里跑,更为严峻的是,择校和掐尖同样也在挑战着乡村孩子就近入学的公平。然而,张玉滚老师却选择乡村,选择了坚守,选择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家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感动了中国。

  对此,不少人认为坚守是其最可贵的品质,也是其最大的价值,对全体乡村教师都具有鼓励和鼓舞的作用。毋庸置疑,张玉滚老师难能可贵的坚守,的确让人感动。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在他身上比坚守更可贵的品质还有很多,比如对乡村教育的爱,对乡村教育的奉献,对乡村教育发展的远见,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处处都包含着较高的智慧和品质。

  乡土情结是他的动力。低微的工资,微薄的待遇,17年的坚守,全能教师,多重职责,克服重重困难,若没有对家乡教育执着的热爱,很难坚持至今。相比学有所成想方设法逃离乡村的学子而言,张玉滚主动放弃了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做一位民办教师,用他稚嫩的肩膀扛起家乡的教育重任,一切的一切都充分证明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面对艰苦的环境,他没有退缩,更没有逃离,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地奉献,把汗水洒在了乡村教育的大地,家乡的教育因他的汗水而有了显著的变化。对家乡教育的热爱,让他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乡土文化是他的教育活力之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的贫困,并不在于乡村没有文化,更在于乡土文化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张玉滚将教科书与乡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更有来自乡土文化的实践能力,以及开发乡土文化的基本创造能力。广阔的乡村,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当乡村学生有了来自乡村文化的滋养,就可以立足乡村,更好地为乡村服务,乡村同样也能够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政策有力度,也让乡村教育有潜力。张玉滚老师在坚守的同时,也看到了坚守的希望。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振兴乡村的力度,各种好政策不断颁布,有效改变了乡村落后的面貌,进一步增添了教育者坚守的信念。这让乡村教育更有潜力。在不少人都争先恐后地往城里跑的同时,乡村有着它独特的优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资源丰富等,同样,乡村教育也有着非常多的优势,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宽阔,活动内容丰富,素质教育条件充足,如果有更多像张玉滚这样的老师,乡村教育振兴指日可待。

  张玉滚老师感动了中国,我们感动于他的坚守,感动于他的执着,感动于他对教育的热爱,更感动于他对乡村教育的智慧和远见。他看到了乡村教育中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他做到了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他用他的远见卓识,在培养着一个个乡村孩子,他用他的行动在改写着乡村的贫困。乡村教师感动中国,其他教育工作者不应止于感动,还要行动,期待有更多乡村教育工作者走到乡村,树立起振兴乡村教育的一座座丰碑。(未成年人未网呼啦圈评论 周芳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